昨天在Clubhouse上看到一間很有趣的房間,主題是「如何定義初衷?失去初衷有錯嗎?」
我的想法是這樣的。
所謂的初衷,就是你的起心動念,簡單來說就是驅使你採取行動的動機或驅動力。
而有了「初衷」還不夠,必須採取必要且足夠的「行動」,才有機會達成「目標」。
但是很多人往往把「初衷」、「行動」和「目標」混為一談,其實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有時候,初衷是會改變的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當時決定踏上斜槓之路,經營社群電商平台,初衷很單純的只是想找一個財務備胎計畫,讓我更有安全感。
現在的我財務相對穩定,時間也相對自由,驅動我繼續打拼的驅動力從自我的安全感變成協助團隊夥伴發展,因為他們在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選擇相信我,和我一起合作,我有強烈的動機協助他們成功。
初衷可不可以改變?我認為可以。
有時候,改變的不是初衷,而是行動。
例如有些懷抱著改革理念的人進入組織之後發現,過去一往無前的策略與做法,並沒有辦法達成他所期待的結果,只好藉由調整行動,以較為溫和的方式來完成目標。
但很多人卻因此認定他忘了初衷,進而加以撻伐,其實他並沒有忘記,只是調整做法而已。
行動可不可以改變?我認為可以。
有時候,改變的不是初終,也不是行動,而是目標。
例如有些人的初衷是希望找到揮灑創意的舞台,目標是成為創意總監,但後來發現與其幫其他品牌作嫁,不如成就個人品牌,於是目標調整為當一個自媒體工作者。
他放棄初衷了嗎?並沒有,他的初衷並沒有改變,只是挑整目標而已。
目標可不可以改變?我認為可以。
說真的,人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,驅動我們採取行動的不會只有一種初衷和目標,不同的初衷與目標彼此之間是會競爭的,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,我們勢必得有所取捨。
例如,年輕的時候希望在職場上發光發熱,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工作;但步入家庭之後,卻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。這時候,兩組初衷與目標產生了衝突,除非找到魚與熊掌兼俱的策略與行動,否則勢必要有所調整。
調整初衷、行動或目標有錯嗎?我認為沒有,就算有對錯也是相對的比較,而非絕對的論斷。只是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一些代價,每一個改變都要承擔一個結果,端看你是否願意付出與承擔。
所以,面臨人生中的各種抉擇時,我選擇「但求莫忘初心,無需死守初衷」。
#團購先生 #團購先生語錄